没有涌现科学家的民族,是不能自立自强的民族。涌现了科学家而不懂得珍惜和爱护科学家的民族,是行将蜕变矮化的民族。一个民族想要站在世界科学的最高峰,就必须拥有足够数量的科学家(包括自然科学家和社会科学家)。而科学家个人或科研团体的造就,则需要相应的环境条件和长期积累,遵循其内在的发展规律。令人欣喜的是,中科院院士、第三届世界科学院院士邹承鲁先生的《科研需要长期积累》(载《光明日报》2001年1月15日B1版)及时地深刻地揭示了这一规律,并提出了有别于“官本位”旧观念的新见解,认为“把对领导干部的年龄限制推广到科学家,是十分有害的。”这里所说的年龄限制是指六十岁退休的规定。他还作了这样的统计,1999年的诺贝尔奖金获得者多在六十岁以上,三位医学获奖者全部在七十岁以上,并作了这样的假设:“如果强迫这三位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在六十岁退休,切断他们的研究工作,他们就不可能成为诺贝尔奖获得者了”。正说反说,鞭辟入里,发人深省。
然而,近年有不少科学家刚跨入“耳顺”之年,便退休过上了“神仙生活”。当然,扶植中青年学者,让他们脱颖而出是必要的,但适当兼顾尚能从事科研工作的老学者,实行老中青相结合,于国家民族的强盛肯定是有益无害的。
(本文作者系广西师范大学教授)